一個人會孤單,無論是否完成,也難以持久,
但一群人縱使不知未來結果如何,一路下去有同伴就不會感到孤單,
無論是否完成,失敗了還可以再來,因為有同伴的支持,得以長久。
台灣的新聞常會讓我……混亂!
最近義美老總獨自一人國宴的這條新聞
自由時報vs中國時報的報導會給人誤以為是兩件事情的錯覺
這案例絕不是唯一一件
也不會是最後一件
打開電視看新聞,混亂會加倍!
51、52台vs53、54台報導也常南轅北轍,感覺是兩個國家的電視台
長久如此的情況……也會影響到個人、社會
詳細描述以色列幼教環境-親子共讀、市場日、自由放風、獨立吃飯
與台灣的教育環境、理念有蠻多差異
但再往下看到留言回應,又讓人產生了疑問,
記者到底是真實所見所聞還是又加了自己的解讀來產出這篇專題?在面對問題時,要針砭問題前,我認為應該撇除掉個人的意識形態
真實的報導、描述可以減少錯覺、社會紛亂
讓讀者(聽者)自己做判斷
反之,提出的問題就會偏頗,問題也會陷入羅生門,
永遠理不出頭緒
那,不是提出問題的初衷,我們不就是要面對問題、解決問題嗎?
最近工作上也有相似境遇,
或許是數學學習的訓練,
以解數學問題比喻,理解問題後,由條件出發、邏輯推導、得到解答,
大家就事論事提出問題,藉由對話一步步推導,找到解決方法,
期望這柏拉圖理想世界早日來到。
12年國教課程的挑戰,是巨大的!
感謝昨晚與學校同仁的聊天,
由他的建議燃起小小熱情,
對話(包含同科教師間、跨科教師間的對話)或許是良方之一,
就如教育部多年前早已推動的社群,
透過教師間對話來討論教法、課程等,共同面對未來的挑戰,
12年國教需要大家的共同協助,
一個人會孤單,無論是否完成,也難以持久,
但一群人縱使不知未來結果如何,一路下去有同伴就不會感到孤單,
無論是否完成,失敗了還可以再來,因為有同伴的支持,得以長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