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me » 103學年度高一地理 » 華倫亭海岸分類

華倫亭海岸分類

(http://geog-education.blogspot.tw/2010/11/blog-post_1844.html#more/游牧笛)

 

在開始敘述華倫亭的海岸分類之前,可以先釐清一下,分類的目的到底是什麼?基本上將海岸地形做分類,不外乎下列幾個原因:第一,掌握海岸成因;第二,簡單了解海岸型態;第三,了解海岸發展。基本上,不論是為了商業交通目的(如建設港口)、海岸保安目的或者學術目的,海岸分類均十分重要。也正因為海岸分類十分重要,因此有許多人提出了不同的海岸分類,如沙岸、岩岸的分類,或者以成因而分成谷灣式(溺谷)海岸、珊瑚礁海岸……等。

  華倫亭(H. Valentin),為了能夠解釋在地方的侵蝕、堆積作用與大環境的沉水、離水作用,因此提出了一套特別的海岸分類。所謂侵蝕、堆積指的是海浪、潮汐與洋流影響海濱地區,若海水作用力強,則以侵蝕作用為主,海作用弱則以堆積作用為主;沉水跟離水則是指整個大環境的海水面相對變化,如陸地相對抬升或海平面相對下降,則稱之為離水,如陸地相對下降或海平面相對升高,則稱作沉水。堆積與離水將會造成海岸線向海洋的方向移動,從人的角度看,就像是海岸線往前(往海的方向)前進,因此稱為「進夷」;反之,侵蝕與沉水將造成海岸線向陸地退縮,稱為「退夷」。

  綜合了侵蝕、堆積、沉水、離水四大作用,華倫亭提出了一套他自己的海岸分類法,並可簡單繪製成下圖:

華倫亭海岸分類示意圖。
  上圖以四大作用為座標軸,畫出四個象限。其中沉水與侵蝕是會造成海岸線向內陸靠近,因此被稱為「退夷海岸」(上圖虛線的左下側);而離水和堆積作用則將造成海岸線向海洋移動,因此被稱為「進夷海岸」(上圖虛線的右上側),分隔進夷、退夷海岸的的對角線(圖中虛線)處,則稱作定止海岸,意即「沉水所造成的海岸線後退與堆積作用所造成的海岸線前進彼此互補」,或者「離水所造成的海岸線前進,與侵蝕所造成的海岸線後退彼此互補」,或者「沉水所造成的海岸線後退,與堆積所造成的海岸線前進彼此互補」!
  因此,在華倫亭海岸分類中,大致可分為「進夷海岸」、「退夷海岸」以及「定止海岸」這三大類,大類之中又可再細分,依照該處海岸落在上圖的象限處,可給予更為精確的命名,例如:
  1.離水侵蝕進夷海岸:大環境中陸地相對抬升,但海浪營力強大導致海岸侵蝕,但整體而言,陸地抬升所造成的海岸線前進,大於侵蝕作用所造成的海岸線後退,因此屬於進夷海岸。
  2.沉水堆積定止海岸:大環境中海水面相對上升,同時沉積作用旺盛,前者所造成的海岸線後退與後者所造成的海岸線前進大致相同,因此為定止海岸。
  華倫亭海岸分類可以明確地指出,在某個地方某個時間,海岸的狀態是如何,但在地形三要素中,時間因素卻無法被明顯表示,隨著時間的不同,海岸很可能會產生不同的狀態,以台灣來說,近年來因為河川中攔沙壩大量建築,海岸沉積物的來源減少許多,因此侵蝕與堆積的狀態很可能有所改變,這在華倫亭海岸分類中難以被顯現,也因此,今日此種海岸分類近日較少再被提及。
  不過再回過頭來說,如果繼續按時間狀態分類下去,又分出不曉得多少類的海岸,那到底還有沒有分類的意義呢?以後各位在進行分類(不一定是海岸分類)時,要思考的是目的到底為何?而不是分的越細越好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