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社會應該更加認識原住民族的祭典。
賽夏族的矮靈祭不是豐收祭,那是有關他們跟矮黑人的恩怨情仇。
請看以下讀者投書:
當我不斷告誡遊客矮靈祭不是豐年祭,新竹縣府卻為何要將矮靈祭變成「嘉年華」?
https://www.matataiwan.com/2016/05/25/meaning-of-pastaay/?fbclid=IwAR2gg2Gz1Sn7GjlK60HyxxhW9lWm60zqmXvXbzNiQKuGtXyL_zJ503Er9L4
在〈矮靈祭不是豐年祭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
10 月 2018的庫存台灣社會應該更加認識原住民族的祭典。 賽夏族的矮靈祭不是豐收祭,那是有關他們跟矮黑人的恩怨情仇。 請看以下讀者投書: 當我不斷告誡遊客矮靈祭不是豐年祭,新竹縣府卻為何要將矮靈祭變成「嘉年華」?https://www.matataiwan.com/2016/05/25/meaning-of-pastaay/?fbclid=IwAR2gg2Gz1Sn7GjlK60HyxxhW9lWm60zqmXvXbzNiQKuGtXyL_zJ503Er9L4 在〈矮靈祭不是豐年祭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當一個老師,經常需要看看之前學生給的回饋,才有再次充電的感覺。
今年教師節前,我剛好遇到父喪的打擊,請假在家。
沒有擔任高一導師,加上請喪假請別的老師代課,又遇到學生的公民訓練,我跟小高一的相處時間好短,所以他們大概對我也沒什麼印象吧!今年只收到一個班的教師卡片而已….
不過沒關係,雖然我今年沒擔任導師了,但是面對教學與研發課程種種的壓力,還是需要不時會去看看過去的歷史,吸收一下過去學生給的正向回饋,讓自己再出發。
以下這篇週記是去年畢業的學生寫的。他是我高一導師班的學生。這是他留給我的週記。
============
一年級下學期生活週記-第四篇 from 104碧霞的學生
一年級不知不覺剩下幾個星期了,跟同學、老師分離的日子也近了。
謝謝老師,謝謝您總在歷史課被有限的時間、被課程追著跑的狀況下,能與我們分享對於每個歷史事件的脈絡,在每個歷史事件中,總是有著各方面不同的觀點,而老師您,謝謝您讓我們學習歷史學科中所蘊含更深層的批評思考,並讓我在資訊爆炸的洪流中,能看清社會上不合理、不客觀的事實真相,不會隨著媒體隨風搖擺,變成無判斷是非能力的人,應該在事件中找到自己的中立點,以它為圓心向外拓展視野,看看社會上不同的角度所闡述出的觀點,互相激盪下必然會產生出共識、一套客觀的看法,而在過程中探究媒體究竟為何要如此報導,它們的角度是站在哪個立足點,都使我在學科以外的社會觀,能更了解自己所“需要”關注的是什麼,而不是吸收了一堆垃圾–不要變成民粹。而這些,都是別人所偷不走的思辨能力,這不是老師一直要我們擁有的嗎?
而在班上–我們的104,總是在下課時靜靜的站在教室後面看著我們,不介入我們的個人交友、隱私,但,這並不是放任我們–而是信任與尊重。總是帶著微笑,充滿著無比的正能量,帶給我們不可言喻的安定感。
從國三升上小高一的懵懂到現在一步步摸索未來的路上,您是我的北極星,是最耀眼、但卻靜靜在一旁照亮夜空的引路人,謝謝您成就了104中每個不凡又無可取代生命,在104每個人心中留下耀眼的一頁。雖然平時不常與您講話(人家會害羞),但真的很佩服您能在事情上勇敢表達自己的意見,在面對自己不需要知道的事情時能給與我們空間,也謝謝您在這一年中努力教導我們,也讓我們看見了您對歷史的熱情(上課的時候眼神跟平常不一樣,會發光)。
希望老師能繼續朝著自己的理想勇敢飛翔,就像帶過一屆一屆的學生一樣,一步步啟程,並讓更多人知道您的好,也謝謝上天,能讓我遇見您,或許您不能改變每個人,但我已經被您確確實實的影響了,謝謝老師。
在〈一篇令人感動的週記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有個問題一直在心裡盤旋不去:有什麼家庭和社會因素讓隨機殺人的人變多了?
我們可以做什麼?尤其是身為教育工作者。
以下的看法當然是我個人的看法,也是針對問題真的很嚴重的學生。我曾連續九年當導師,也一直秉持著不放棄任何人的心態在帶班。或許有些情況我的想法過於單純,也不容易讓人認同,但我仍要堅持我的理念。
記得剛剛教書的前幾年,偶然接到一通電話,是一位媽媽找某位教學和帶班都很認真的老師。
我回答:她已經退休了!
沒想到媽媽竟然哭了起來,大喊:她害死我兒子!為什麼要把他趕出校園,不讓他去上學?我孩子自殺了!
我剎時愣住了!正想進一步詢問,對方就掛了電話,留給我滿滿的問號。
說真的,當下還很菜的我並無興趣去探索他人的隱私,或許那位媽媽是因為他的孩子因為某些原因被學校要求休學或退學,後來發生了事情,就把責任怪到老師身上。
我想問的是:那些無法待在學校裡完成學業,可能因為各種複雜的原因才離去的孩子,後來都怎麼了呢?
自殺?淪落街頭?混幫派?吸毒?…..還是….想殺人?
說真的,對多數學校來說,有問題的學生最好由家長帶回去管束,不要待在學校影響秩序。
對多數老師來說,有問題的學生最好不要在自己的班級影響班級經營,如果他(她)都講不聽,最好轉學或休學。
這是人性,無可厚非。而且事實是,學校和老師絕不會一開始就放棄孩子,一定是有努力輔導。問題是學生不受教,就是問題重重,逃學、拒學,在校惹事生非,所以算了,讓他出去吧!
可是,當學校和老師對某個學生放手了,那個在家庭裡本來就跟父母衝撞、甚至孤獨一人的孩子,要怎麼辦?
有沒有永不放棄學生的老師?有沒有一套很彈性的制度或方法,可以讓有問題的學生可以繼續留在班上,讓他(她)知道,還有同學和老師在,他(她)永遠有機會找到人來關心他(她)?
當12年國教實施後,最叛逆的青春期孩子都會納入國教的一環。我知道現今的制度已經很為學生設想了,那就是,如果一個孩子拒學或逃學,在七天內只要按照規定辦理請假手續,就能一直請假,不會被強迫退學或休學。當然,這樣是完全沒有成績,也拿不到畢業證書。
一個問題學生能否一直待在學校?導師的態度是關鍵。前提是學生的導師要願意准假,甚至協助請假,因為如果學生的家庭有嚴重問題的話,依賴學生自己或家長跑來幫忙辦好請假手續,無異緣木求魚。如果導師願意准假,願意跟家長協商先把孩子的在學身分保留,就可以留住他的學籍,不會因為七天內沒有請假而被迫自動休學。
雖然這樣導師將承擔某些風險,但是對學生的心理安全感影響很大。因為多數家長都會看學校的態度,儘管他們也已自顧不暇。學生如果逃離家庭,至少還有學校。如果也想要逃離學校,至少還有關心他的老師和同學在。
擔任老師的人一定比社會上一般人明理又有愛心吧!
功課好和乖巧的學生固然討人喜歡,但是叛逆、有問題的學生才更需要關注。相信以老師的專業,調整心態並非難事。
依我的經驗,那些拒學、逃學的學生並非很壞的孩子,他們只是需要更多的關心和協助。如果不放棄他們,得到他們的信任,才能改變他們,讓他們有機會順利的在社會上生存下去。
因此,可不可以想辦法讓學生瞭解,老師總是挺他的,站在他那邊?不是鄉愿的同意他的偏差行為,而是給他改善的支持力量。對於問題特別嚴重的學生,別讓他失去他的學生身分,讓他知道,學校是真的有教無類。
學生的家庭狀況怎樣是他先天的環境,但是透過後天的學校教育的支撐,我們真的要讓學生知道,學校老師可以是他們的後盾,有困難,是找的到人商量的,不要絕望。
我還想到應該在校園裡推道家的哲學,而非被儒家壟斷一切的古典思維。因為莊子的哲學告訴我們,很多價值都是相對的。把人放在大自然裡,有用還是有用嗎?美女還是美女嗎?莊子說:聖人不死,大盜不止。如果我們在思想上引導學生不要執著於某些社會約定俗成的價值,引領他們看見自己的價值,是否那些有問題的學生就能認識自己,進而肯定自己?
當然,老師自己也要有道家的哲學素養。不只用分數和服從校規與否看待學生,還能看到他們身為人的本質,沒有什麼是絕對的真理。
如果學生在外受苦,沒關係,還有老師在。
老師永遠會關愛每一個學生,無論發生什麼事。
這樣,學生是否就不會一直偏激下去?
當他想要走上歧路時,會記得還有信任他的老師在,因此他必須踩剎車,不讓自己沉淪。
他會因為還有人不放棄他而不再放棄自己。雖然這個過程可能很漫長也很艱困,但我真的相信,學生都是可以救的。
老師們,一起加油!
在〈面對殺人事件,教育者可以做什麼?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2016年6月有個好消息,想跟好朋友們分享,尤其要感謝2015年畢業的311、314、315同學們。
2014年我參與的國教院和平教育計畫,已經要出書了!
當年請同學們跟我一起合作寫的論文,經過兩位教授審查,得到了很好的評價哦~
我的論文題目:〈教師如何扮演轉化者角色?─以高中生對兩岸教科書有關「德意志帝國統一」的討論所作的分析〉
教授A的評語:(1) 本文從批判教育學觀點,強調教師作為轉化型知識份子,在推動和平教育工作上的積極功能。進而從翻轉教室的教育理念,以兩岸教科書關於近代德國史的記載為例進行教室實作。並提供具體教學案例及學生回應的分析,極富參考價值。
(2) 全文論證分成課程規劃、教材安排、問題設計、文本探討及學生意見整理分析等章節,組織完整,說明詳盡。建議可補充兩岸歷史教師的工作與言論氛圍,以及不同類型學生對和平教育的認知與回應方式等課題,以凸顯本文對於教師批判與轉化角色的理想期待。
教授B給我的審查意見是92分(80分以上是推薦採用)。他說:本文最能契和本書之主旨。分析兩岸教科書中有何「差異」,同時討論面對如此狀況,教師處理之個案。本文得提供教師從事「歷史教學」論文之參考,屬上乘佳作。
這是炫耀文嗎?不好意思,是的。因為我真的太開心了!就跟一個學生的努力結果被老師肯定那麼開心。
很感謝三個班的同學,願意在炎炎夏日的暑假輔導課裡,花四節課跟我一起翻轉、研討兩岸教科書的問題,完全沒有人會質疑這樣做是否耽誤了準備學測的進度。
因為你們願意配合我的計畫,跟我一起思考、一起研究發表,我記得你們的升學表現也創造了很好的佳績,並未因此而受到影響。反而你們在推甄面試時強調參與過歷史老師的研究計畫,得到了教授們的認同,對不對?
如果高中的歷史教學都能有機會帶學生一起做研究,不受教學進度綁架,那有多好!寄望新的歷史課綱,能夠給高中歷史老師足夠的帶領學生研究思考的空間。
在〈分享論文被肯定的好消息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|